无声彩博士绝杀二码 www.lynms.com.cn 有人说,城市房屋征收拆迁工作难干,可王巧红围绕重点工程、旧城改造,推进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拆迁干了10多年,却没被困难吓倒,反而越干越好,得到上级充分肯定和表彰,受到被征收拆迁户的赞许。她说,要多体谅群众困难,真情服务到家,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被征收拆迁户心坎上。
2007年,南岸区弹子石五号地块房屋拆迁启动。这一地块与解放碑、江北嘴构成重庆市的金三角,是市重点工程项目。当时,其地块较为偏僻,居民生活困难,居住环境较差。听说国家要建设开发,群众盼拆迁。然而,一旦拆迁群众又埋怨。矛盾重重,房屋拆迁从哪儿突破?南岸区房屋征收中心组织工作人员走街入户摸底调研,宣传征收拆迁政策。
王巧红说,在拆迁工作现场,第一次见到熊仕禄老人便触痛了心。“他瘫痪在床,20平方米的小屋,土墙瓦房,潮湿,霉味扑鼻,昏暗的光线看不清老人的脸。桌上放着饭,五六个人一顿都吃不完”。原来他无儿无女,孤身一人,行动不便,全靠姐姐送饭,送一次吃几天。
从此,王巧红和单位的同志,每天都从拆迁现场的食堂打一份饭菜给熊仕禄送到床前。老人吃完了,王巧红不急着走,总是陪着唠唠家常,聊聊搬迁政策,问问老人对搬迁补偿有什么要求?老人很感动,“我想早点搬!只要自己不拿钱,安置到哪儿都行。”
2008年,熊仕禄带头签约,搬进了一室一厅的安置配套房,整洁、明亮,老人乐不可支。王巧红心里更亮堂,因为在熊仕禄影响下,居民们纷纷签约,喜迁安置房,真是“拨亮一盏灯,照亮一大片”。
把王巧红称为“女儿”的王虹老人,经常给“女儿”发祝福微信,但谁能想到,她俩曾是“冤家”。
2008年,珊瑚村地块拆迁,王虹对安置房不满意,曾带领一群上了年纪的拆迁户到房屋征收中心讨“说法”,逼着王书记签字答应他们提出的“条件”。
王巧红认为,王虹虽是“领头的”,但讲道理,想为拆迁户争取一些利益也是可以理解的。于是单独找王虹谈,讲明拆迁补偿一定要按政策执行;表示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一定为拆迁户着想,让拆迁户得到实惠??嗫谄判?,终于把一块石头焐热了,王虹说:“我签约,搬进安置房。”
王虹真是“领头雁”,她一搬,18户就跟上了。拆迁户搬进贝迪小区安置房,环境优美,居住条件改善了,个个满意。但一直没办产权证,让拆迁户堵心,他们又找到王巧红。办产权证不是征收中心的事,但王巧红把“好事办到底”,甘愿跑腿,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,在最短时间内将产权证交到了他们手上。
2010年春节,拆迁户对新生活充满希望,在安置小区拍照留影??吹酵跚珊齑哟寺肪?,赶紧把她拉过来合影,让她融入拆迁户的“大家庭”。王虹老人情不自禁地说:“我把征收中心当娘家,把王巧红当女儿。”
“你和王巧红原是‘对头’,缘何变得这么亲?”王虹手贴胸口:“拆迁时给她出难题,想起来很惭愧。她胸怀大,不仅没计较,还给我送《半月谈》等报刊,让我学习;生病看望,节假日送温暖10年不间断。”如今,王虹变了样,从拆迁讨说法的“头儿”变成了爱心传递的“头儿”。群众信任她,把她选进安置小区业主委员会。
拆迁任务完成了,王巧红坚持回访,看拆迁户生活得怎么样。她说:“拆迁户支持国家建设,付出了,不能因拆迁结束而被遗忘。”
近几年来,她带领工作人员走进几个安置小区,了解拆迁户居住环境、生活状况,尤其是对拆迁困难户进行多次回访。孤寡、瘫痪老人熊仕禄带头签约搬迁,王巧红带领工作人员两次回访。老人对住上宽敞、明亮的安置房和工作人员送温暖感动不已。
就这样,王巧红十多年来用心点亮明灯,用真情化解隔阂,温暖着拆迁户的心田。
本社动态 | 关于我们 | 版权声明 | 免责条款 | 招贤纳士 | 意见反馈 | 联系我们 | 网站合作 | 法律顾问 |
主管: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| 主办:中国国土资源报社 |
承办:北京中地世纪文化传媒中心 | 运维:北京金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|
经营许可证编号:京ICP证140100号 无声彩博士绝杀二码 ICP备:京ICP备13053122号 京公网安备:11010200600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| |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羊肉胡同甲30号 邮编:100034 技术支持:010-68047642 邮箱:[email protected] |